口腔文史|中国十二大著名口腔医学院创始人
2024-04-09 13:14:22
近年来,我们通过访问了解,试图追溯12位中国著名口腔医学院创始人的过往。
文|李刚(空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教授,中国大众文化学会口腔文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画|吴友农( 南京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教授,中国大众文化学会口腔文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人类文明有史以来,无不是循着先辈的脚步踯躅前行,从茹毛饮血、刀耕火种到科技昌明、遨游星空,每一次微小的进步,都凝聚着前人的智慧。
自十九世纪引入中国以来,短短百余年间,我国现代口腔医学从无到有,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取得前所未有进步,涌现出一大批专家学者,在口腔医学的各个领域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获得巨大国际声誉。在他们身后,还有更多的探索者默然耕耘。他们的勤奋和执着,有如暗夜中的点点星光,指引着后来者前行,汇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共同铸就中国现代口腔医学的殿堂。
而这些力量的源泉,正是百余年来散布在中国各地的口腔医学院。本期专栏刊载李刚、吴友农两位教授编纂和创作的12位中国著名口腔医学院创始人简介及画像,以此记述他们对中国口腔的热爱和贡献,以此铭记中国口腔医学的过去,也以此激励中国口腔医学的未来。
近代,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科技发展缓慢。战争失败以后,我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一些西方人来我国传道传教,并相继设立了哈尔滨俄侨私立齿科学校科医学院、成都华西协合大学牙科系、上海震旦大学广慈医院牙医系等。
西方近代牙医学教育由此传入我国。我国医学工作者对西方传入的牙医学进行了消化和吸收,相继建立了上海齿科学校、南京国立中央大学牙医专科学校、贵州安顺军医学校牙科、上海牙医专科学校等,开启了我国近代牙医学教育的发展历程,共培养出不同专业水平的牙科医师约500余人。
50年代初我国对旧的牙医学教育机构进行了调整,相继组建了华西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系、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口腔医学系、北京医科大学口腔医学系,成为我国近半个世纪来培养口腔医师的摇篮。
60年代初,我国又建立了湖北医科大学口腔医学系。60年代后期,口腔医学教育像其它行业一样受到严重冲击,为了适应当时的形势,不得压缩学制为三年制,同时减少了招生人数,并对原有教育学计划和教学内容进行了删改,这是我国现代口腔医学教育发展的低谷时期。
70年代末期,我国恢复高考招生制度,口腔医学教育进入了一个大发展时期。由于口腔专业人员奇缺,我国中山医学院、天津医学院、南京医学院、佳木斯医学院、西安医学院、哈尔滨医学院、浙江医科大学、白求恩医科大学、山东医科大学、河北医学院、遵义医学院、广西医学院、中国医科大学、昆明医学院相继建立了口腔医学系。
80年代以来,我国江西医学院、暨南大学医学院、首都医学院、河南医科大学、福建医学院、山西医学院、兰州医学院、大连医学院、上海铁道医学院、泸州医学院、湖北医科大学、锦州医学院等又相继创办口腔医学系,招生人数相应扩大,并开始恢复招收研究生,进行多层次的人才培养,加速了我国口腔专业人才的培养,使我国现代口腔医学教育走向一个新的时代。近年来,我们通过访问了解,试图追溯12位中国著名口腔医学院创始人的过往。
林则Ashely Woodward Lindsay(1884—1968),加拿大医学博士,医学教育家,中国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创始人。
1906年秋,林则向传教会委员会递交申请,要求在传教会的支持下去中国西部做牙医。1907年秋天,林则接到派遣他到中国西部成都来任医学传教士的任命。作为第一个到中国的传教牙医,踌躇满志的林则离开加拿大,踏上来中国的旅程。林则到成都后就在仁济医院设立牙症诊所。1917年林则在华西协合大学建立起牙科系,1919年牙科正式扩建为与医科并列的牙科学院,林则担任院长,这是中国最早建立的近代高等牙科教育专业,按西方近代牙医学模式培养我国高等牙科医师的牙科学院。林则博士对于现代西方牙医学理论在中国的传播与实践,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对中国近代牙医学教育的创立与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毛燮均教授(1901-1979)教授是我国著名的口腔医医学家、口腔医学教育家,是我国口腔正畸学科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1922年考入成都华西协和大学牙医学系;1930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并获牙医学博士学位;1945年9月起任北京大学医学院牙医学系教授,北京大学医学院牙医学系首任主任。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始建于1941年,是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为一体全面发展的大型口腔医院、口腔医学院和口腔医学研究机构。新中国成立后,他担任了北京医学院口腔医学系主任兼口腔正畸科主任。他把自己的一生全部贡献给了我国的口腔医学事业,为我国口腔医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陈华教授(1902-1990)教授是我国著名的口腔医学教育家和口腔正畸学专家,是我国口腔医学教育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我军口腔医学教育的奠基人。
陈华教授于1923年进入华西协合大学牙学院学习,1930年大学毕业,获牙医学博士学位。1938年,陈华被该校聘为国立中央大学医学院暨国立牙医专科学校副教授,兼任国立中央大学医学院、私立华西协合大学医学院、私立齐鲁大学医学院三大学联合医院门诊部牙科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陈华教授成为南京大学医学院牙症医院和第五军医大学口腔医院院长、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学系首任主任(兼院长)。
钟之琦教授(1902-1977)曾留学日本,我国口腔矫形学专家,首任院长北京口腔医院长。
北京口腔医院是1945年成立的,开始是市立口腔医院,是由八家民营诊所合并来的,钟之琦教授1947-1949年担任北京大学医学院牙医学系主任(代理),1962-1972年担任北京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院长。钟之琦编著《牙体解剖学》由人民卫生出版社1955年出版,成为全国最早的一批口腔医学课程教材。1966年《人民画报》报道北京医学院钟之琦教授参加巡回医疗队,深入贫农家庭为老人治疗疼疾病。牙周病矫形治疗的临床分类及治疗设计的研究获1978年北京市医药卫生科技成果奖。为我国口腔医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1921年毕业于上海徐汇公学,1922年考入震旦大学医学院牙医学系,1925年因病辍学,直到1934年复学,转入新建的医学院牙医系后期,1936年第一届以第一名毕业于震旦大学医学院牙科系。毕业后赴法国留学,1939年毕业于法国巴黎大学口腔医学院,并继续在欧洲考察牙医教育事业。1940~1951年任震旦大学医学院牙医系系主任,兼上海广慈医院牙科主任,是当时震旦大学唯一的中国人担任的系负责人。解放后,曾任震旦大学校务委员、震旦大学顾问、上海第二医学院口腔医学系副系主任。沈国祚教授曾担任中华医学会中华口腔科学会筹委会委员,中华医学会上海口腔科学会主任委员口腔专家排名前十名,中华口腔科杂志第一届编辑委员会委员。
肖卓然教授(1908-1998),四川省新都县人。口腔牙周病、粘膜病防治专家,我国牙周病学创始人。
1932年毕业于华西协合大学牙医学院,获博士学位,留校教学。广西医科大学口腔医院于1934年由肖卓然教授创建。后在广西南宁省立医学院、贵州安顺军医学校、杭州浙江大学医学院任副教授。1948年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留学,专攻牙周病专业。建国后,任华西大学牙学院 教授,四川医学院口腔医学系主任、教授,口腔医学研究所所长,兼任全国口腔科学会委员等职。致力于口腔医学教学、科研和医疗,并担任进修生、博士研究生的指导工作;尤对牙周病和口腔粘膜病的研究造诣较深,对中国早期口腔医学事业的发展有较大的贡献。为中国牙周病学培养大批专业人才,并主编《口腔内科学》等。
夏良才教授(1911-1975年) ,四川仁寿人,我国著名口腔医学教育家、口腔颌面外科学专家,四川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颌面外科创始人,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创始人。
1930年考入私立华西协和大学牙医学院,1937年获牙医学博士学位,毕业留校。1944年任母校牙医学院副院长。1946年赴美国密西根大学深造,两年后获学颌面外科学硕士学位。其后在美国印地安那州立医院继续钻研颌面外科学,因成绩卓著被接纳为美国外科学会会员。1950年回国,任母校牙医学院外科系主任。《口腔颌面外科学》这本书对提高口腔颌面外科的教学质量,使我国口腔医学教育面向世界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1960年底他奉命调湖北医学院筹建口腔系、口腔医院。历任湖北医学院口腔系主任兼颌面外科主任,历任中华医学会武汉分会理事、口腔学会主任委员。
梁绍仁教授(1915-2006),云南会泽人,1941年毕业,1952年任教于中山光华医学院牙医系;1974年建立中山医学院口腔医学系,其前身之一为广东光华医学院口腔专业。
梁绍仁教授极力主张并领导在自来水中加氟的防龋工作,1965年11月24日广州市成为我国第一个饮水加氟防龋的城市。1997年12月成立中山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2001年10月与中山大学合并成立新中山大学,原中山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更名为中山大学光华口腔医学院,附属光华口腔医学更名为附属口腔医院。中山大学口腔医学院是卫生部直属全国重点高等口腔医学院校。其宗旨是培养高级口腔医学人才,提高口腔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水平,承担国家、卫生部、广东省有关科研项目。
董淑芬教授(1919-1982年), 女,黑龙江呼兰人。我国著名整形外科学专家、口腔颌面外科学专家、口腔医学教育家,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创始人。
董淑芬教授1941年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齿科部,后任职于长春医学院口腔科、天津市牙病防治院。1950年加入中国。1950年参加天津医疗队,在吉林省眺南县境内开展志愿军重伤员的治疗。1954年至1957年在苏联莫斯科口腔医学院颌面成形外科进修,获颌面成形外科副博士学位。1957年回国。历任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委员,西安医学院党委委员,第二附属医院党委常委、副院长、口腔系主任、教授,卫生部医学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理事会理事,口腔学会委员,中华口腔科杂志编委,中华医学会陕西省分会副主任委员。
尹立乔教授(1929-2010) ,江苏连云港人,党员。南京医科大学教授、主任医师;曾任中华医学会江苏分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学会委员。
尹立乔教授1954年毕业于原国立江苏医学院(医本科6年制),1956年由国家派赴前苏联莫斯科中央创伤矫形外科研究所攻读研究生,1959年获前苏联医学副博士学位。1960年任南京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口腔科、整形外科主任,1979年当时的南京医学院口腔系刚刚建立,尹立乔教授从江苏省人民医院调入作为口腔系第一任系主任。当时口腔系刚刚创建,他把临床医学许多先进的思想和技术与口腔医学相结合,鼓励大家要搞学科建设,开展科学研究,建立附属医院,为口腔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早期的建设与发展做出了积极地贡献;1983年调任南京医学院院长;长期从事颌面整形外科、美容外科临床教学研究,主编《颌面损伤》、《整形外科基本技术》、《美容与健康》等专著,公开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
欧阳喈教授(1933-2016),1951年就读于中国人民第六军医学院(天津),1952年入中国人民第五军医大学口腔医学专业学习,1956年毕业于中国人民第四军医大学,毕业后分在中国人民第一军医大学口腔科白求恩医科大学工作。(后更名为白求恩医科大学,现合并为吉林大学)。1984年3月被任命为白求恩医科大学口腔医学系主任第二临床学院副院长,同年12月,被任命为白求恩医科大学口腔医院院长兼口腔基础教研室主任。1985年晋升为主任医师,教授。同年被评为吉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科技专家,并授予吉林英才奖章。
1989年,口腔医院更名为口腔医学院,欧阳喈教授被任命为口腔医学院院长。在担任口腔医学院首任院长十年间,学院迅速崛起,很快步入国内院校先进行列。
史书俊教授(1933-2019),主任医师,教授,研究生导师,党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史书俊教授1957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口腔医学系,擅长牙齿保存修复、纵折牙保存治疗、残根残冠保存修复,是天津医科大学口腔医学专业创始人。天津医科大学口腔医院始建于1974年,其前身为天津医学院口腔系。历经40余年发展,现为天津医科大学直属口腔医院、口腔医学院合一体制,是本地区口腔医学博士授权点及博士后流动站单位,为华北乃至全国口腔医学人才培养以及口腔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做出了积极贡献。
李刚:空军军医大学(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教授、博士;中国大众文化学会口腔文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长期从事军事口腔医学、公共口腔卫生服务和口腔医疗服务管理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共完成基金项目、委托项目、合作项目课题44项,主编和编著出版口腔医学专业图书55本,副主编和参编出版口腔医学专业图书49本,发表第一作者和通信作者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768篇,发表参与作者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128篇。多篇论文被SCI、Medline、CA等国际权威检索收录。兼任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预防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口腔卫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陆续发表《中国口腔医学史的三个阶段》《20世纪中国口腔医学十大事件》《中国古代对口腔医学的八大发明》系列论文。
吴友农:南京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教授、博士;中国大众文化学会口腔文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长期从事口腔医学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共完成基金项目、委托项目、合作项目课题20项,主编和参编出版口腔医学专业图书29本,发表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200余篇。江苏省口腔医院主任医师,兼任中华口腔医学会牙体牙髓病学专委会常委。
吴友农博士在绘画和书法上有较深造诣,擅长花鸟、人物;在《新视觉艺术》、《中国艺苑》、《银潮》、《莫愁》等报刊发表20余篇美术评论。在《时尚牙医》、《小朋友》、《现代快报》等报刊发表60余篇美术绘画作品,他的作品在第二届“文化墨旅”中国名家书画邀请赛获奖。现任南京医科大学书画协会理事、南京市美协会员、江苏省文德山水研究会会员、中国书画协会会员。